嚴查源頭的同時,檢測技術的進步也為提升食用油的品質提供保障。為使大家全方位了解該領域的進展,儀器信息網網絡講堂2015年7月22日舉辦“食用油品質與安全檢測技術”網絡主題研討會,誠邀上海市糧食科學研究所曹文明研究員、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鄧平建老師,中糧營養(yǎng)健康研究院楊悠悠老師等業(yè)內專家與200多位來自食用油生產和檢測單位的聽眾在線分享寶貴的專業(yè)經驗。曹文明老師詳細講解了中國特色地溝油的鑒別方法探索過程,指出以TGP(Triglyceride Polymer)作為已用油篩查標記物,以及使用非定向識別譜圖法(如IMS離子遷移譜,NMR)作為篩查技術的前景。鄧建平老師從地溝油中深度劣變產物的非脂溶性,非極性與非揮發(fā)性特征出發(fā),提供了從拉曼光譜角度對植物油中地溝油快速篩查的新思路。楊悠悠老師圍繞食用油中農殘、增塑劑、苯并芘、3-氯丙醇酯等危害成份的分析,在合理巧妙進行樣品前處理的基礎上有效檢測,并從檢測結果中引申環(huán)境控制,加工工藝優(yōu)化以最終提升食用油品質。
來自福斯、賽默飛、安捷倫、ROMER、島津的工程師也分別詳述了各自針對食用油安全檢測的最新技術及應用。涉及近紅外光譜、二維氣相、二維液相、離子色譜、氣質、拉曼光譜等多種儀器及檢測設備,檢測項目涉及農藥殘留、重金屬、真菌毒素等。工程師精彩的報告內容后,網友積極在線咨詢報告中涉及新品和現有儀器升級等問題。